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动态

综合动态

哈兽研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翁长江研究员领衔的基础免疫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I215L negatively regulates cGAS-STING signaling pathway through recruiting RNF138 to inhibit K63-linked ubiquitination of TBK1”为题,于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并被选为亮点文章。该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pI215L蛋白能够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并阐明了pI215L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

 

  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SF virus, ASFV) 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ASFV强毒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 %。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商品化疫苗和药物用于ASF的防控。已有研究表明,ASFV拮抗干扰素(IFN)产生的基因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缺失ASFV拮抗IFN产生的基因是研发ASFV疫苗的有效策略。

 

 

  本研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了ASFV 编码的102个蛋白对IF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其中ASFV编码的E2泛素结合酶(pI215L)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利用siRNA敲低pI215L的表达显著抑制了ASFV的复制,但增强了ASFV诱导的IFN-β、ISG56的产生。利用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实验(IP-MS),我们筛选到与pI215L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RNF138。pI215L通过招募RNF138并促进RNF138降解RNF128,进而抑制RNF128对TBK1的K63位泛素化修饰,最终抑制IFN-β产生。我们的研究阐明了ASFV免疫逃逸的一种新机制,将为ASFV减毒疫苗的研制提供线索。

 

  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31941002,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YQ2020C022和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课题CAAS-ZDXT2018007资助下完成的。黄丽副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许文杰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团队首席科学家翁长江研究员和长江大学熊涛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步志高研究员团队对本研究提供了大量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jimmunol.org/content/early/2021/11/10/jimmunol.2100320

 

上一篇:[黑龙江日报]从5000管提升至12000管!哈兽研新冠核酸检测能力翻番的背后
下一篇:哈兽研揭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致弱的分子机制
扫一扫 关注我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TOP